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BI導論

一、BI的趨勢:
  1. 員工之間在使用BI工具上的成果分享
  2. 績效管理的成果會在使用的過程中漸趨成熟
  3. 大公司對於導入BI並不積極,但是小公司卻勇於嘗試
  4. 將會採用集中式管理
二、痛苦的經驗
  1. 資料品質不佳
  2. 資料來源過於分散
  3. 資料格式不一
三、公司購買BI的主要考量因素
  1. 工具的價格
  2. 是否易於使用
  3. 能否與現有企業內部基礎建設作整合
  4. 供應商的技術支援能力
  5. 與市面軟體的整合度
  6. BI工具的系統穩定度
四、績效管理
  1. 設定績效目標然後進行監控,讓決策者知道目前正朝著訂定的目標前進。
  2. 制定KPI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的KPI都不相同,每個不同的公司也有不同的KPI,但若制定不當則會造成績效管理上的問題。
  3. 主要推行的障礙,衡量標準的制定是最困難的部份,其次則為無法產生衡量標準以及缺少KPI的衡量和監控,還有無法決定適當的KPI。
五、企業級系統的趨勢
image
排名為: BI –> CRM –> ERP –> SCM
在各區域方面,中國和韓國的ERP較高但是BI也不少
而歐洲各國則BI相當高,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ERP已經相當成熟。
六、BI的定義
可將BI比喻成一個煉油廠,其圖型如下:
image
從原始資料到資料倉儲的資訊:
從企業間交易和內部系統中去萃取資料,經過清洗、轉換等處理步驟,將定義清楚且一致的細節和彙總的資料,載入到資料倉儲的資料庫中,從最底層的資料轉換成資料倉儲的資訊。
從資訊到知識:
運用各種報表及分析工具存取並分析資料倉儲中的資訊。從分析中可以找出資料中的趨勢、型態、和例外狀況等,這些分析工具幫助使用者將資訊轉換成知識。
從知識到決策:
從分析所發現的趨勢和型態中可以建立業務規則,也可以將知識作為建立決策模型的依據,來規劃業務的進行並作為決策的參考。統計分析和最佳化分析也可以產生比較複雜的規則。
從決策到行動:
根據前一步的業務規則或決策規劃,使用者要產生執行計劃,這些執行計劃將決策方案轉換成實際的行動。
回饋迴圈:
一旦計劃開始實施,整個循環就會開始進行。將反饋的資料萃取出來和相關資料整合後載入資料倉儲,並且進一步分析執行成效後加以修正規劃。
七、BI在業務以及資訊技術方面的整合
BI是一個資訊技術促成的環環相扣的企業流程。BI需要整合業務和資訊技術的專業,其導入必須採用社會技術的方法(Sociao-technical approach)。
為了解決業務單位和資訊單位中間的Gap,有可能需要進行調整與讓步:
  1. 資訊單位調整->軟體客制化
  2. 業務單位調整->企業流程的改造
八、BI的組成
資料倉儲由資訊單位主導,工作任務是從多個系統中的交易資料進行萃取,經過清理、建模、轉換、和移轉的過程,最後載入到資料倉儲為止。
資訊分析環境由企業中的使用者主導,使用各種分析工具對資料倉儲中的資訊進行查詢、製作報表、分析、採礦(mining)、和視覺化等工作,最重要的是依據查詢或分析結果採取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